程序员网站 知乎-知乎CEO周源:不要站在上帝的角度

新浪科技 孟虹

没有人能说,只有这样做才是正确的。

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对另一种可能性进行同等评价。

十年前,作为一名记者,周源满怀热情漂洋过海,第一次来到硅谷。 如今,作为连续创业者,周元再次满怀热情来到这里。 当人们谈论他时,通常会提到知乎CEO的一个身份。

知乎是一个信息丰富的问答社区,这是一个定义性的声明。 与其他社区的明显区别在于,知乎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是建立在问答讨论之上的。 尤其是,高质量的受访者更容易通过言语所表达的特立独行、出类拔萃或灵光一闪而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

这些认同感和满足感也被添加到知乎中,甚至超出了自我想象。

比如,这次周元带队去日本讲学,一站是硅谷的耶鲁大学,另一站是伦敦的波兰学院。 出发前,知乎团队对硅谷的活动越来越忐忑,但情况却出乎意料。 哈佛大学组织此次活动的黄海表示,最初预计只有 50 人申请考试,但结果是这个数字的四倍。

事实上,过去的一年是知乎四年历史上增长最快的一年:知乎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比上个月减少十倍,日活跃用户超过100万。 新推出的中国联通手机应用知乎晚报已从0实现了超过1500万次下载,知乎晚报单篇阅读量可达50万-60万……

前五年,知乎严格实行不开放注册,仅积累了40万注册用户。 两者一比较,就可以看出有很大的区别。 即便如此,这也是知乎克制的结果。 负责用户下降的知乎总工程师白豆豆表示,知乎并不追求高速扩张。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知乎也是一家“慢”公司。

这与周元的性格有些相似。 李卓尔见证了周源从程序员到记者的转变,以及此后两次创业的过程。 用他的话说,如今的周元比刚毕业时更加高调和稳重。 现旅居印度的李卓尔用“极致”这个词来形容这些不起眼的事情。 英文翻译为:极其,非常。

程序员网站 知乎-知乎CEO周源:不要站在上帝的角度

而且仍然有用户感到害怕,担心知乎社区会因为大量新公民的涌入而发生变化。 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有一次知乎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张亮和同学去乔布斯家祭奠,却被乔布斯的邻居拿着武器赶走了。 引起市民骚乱。

但克制并不意味着知乎愿意做一个小而美的社区。 周源表示,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服务一亿用户。 他向新浪科技描述,未来,知乎将成为一种互联网基础设施。

为了实现这个雄心,知乎团队很早就开始翻阅《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等书籍,学习如何让一个社区更好地发展。 其中推论之一就是如周元所说:永远不要站在上帝的角度。 也就是说,社区建设者不应贸然建设社区,而应适时引导、顺势而为。

比如知乎之前推出了一款产品,号称可以更好地服务用户,但最终却被用户抛弃。

规划社区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是更好的技术和架构。 这也是知乎来日本寻找更好工程师的动力之一。 更好的框架可以支持知乎触达更多的公民,进行更有效的区域测试; 而更好的推荐和分类技术可以让新老用户在知乎停留得更舒服。 所有这些种类,等等。

中国互联网市场并不缺乏社区这样的形式,社区盛衰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尤其对于高度依赖用户生成内容的知乎社区来说,门槛明显高于其他社区。 在这种情况下,对知乎未来前景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伴随着其成长。

“所以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周元说道。 只有群体基数足够大,才能支持群落形成多样性的演化。 目前正在实施的知乎2.0计划的核心是工具化+社区化+开放性。 至于更远的未来,周元也很难预测知乎会是什么样子。 事实上,可能与今天完全不同。

知乎似乎没有想到自己在日本市场的发展如此之好:如果把日本作为一个城市来看待,根据用户的预估,它已经是知乎排行榜上的第三名了。

这充分体现了知乎用户的特点。 据知乎去年发布的一份用户数据显示,上海地区30.84%的知乎用户月收入在1.2万以上; 北京为26.5%,深圳为23.67%,杭州为23.44%。 看来知乎的模式更容易吸引高技能、高收入的用户群体。

然而,这个群体并不容易服务。 所以知乎每走一步,都要小心、小心。 在创新工场初期投资的项目中,知乎无疑是商业化最慢的一个。 说白了,就是最不赚钱的一种。 虽然知乎现在仍然有一定的制作价值,并且对广告商和解读方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程序员网站 知乎-知乎CEO周源:不要站在上帝的角度

创新工场合伙人Chris Evdemon也认为,知乎的发展并不快,但他并不太害怕。 作为一个用户不断形成内容的社区,知乎的体系已经自然衍生出了媒体红利的产物——知乎晚报。 未来能衍生出什么,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那么,如果你说知乎是错的,你如何证明呢?

以下为知乎CEO周原在哈佛演讲全文:

我是周源,来自中国一家初创公司——知乎。

知乎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讨论社区。 我们帮助人们分享现有知识并从中获得新机会。 事实上,他们来自国外,我们的服务对象当然不仅是台湾的用户,还覆盖整个英语互联网,聚集了对英语最旺盛的求知欲和分享欲的专业群体。互联网。

虽然从数据上看,湾区和芝加哥早已成为知乎海外访问量最大的两个地区。 知乎上有很多国内外用户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成长经历,相关话题非常受关注; 例如,LinkedIn 的工作环境如何,Dropbox 和 Airbnb 的工作体验如何? 是的,仍然有在那些公司工作的真实用户主动与您分享他们的个人经历。 另一方面,国外初创公司对相关话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另外,今天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是知乎用户。 您对知乎的现状和成长过程,以及国外的创业环境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我们主动过来和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 现在是回国创业的最佳时机

国外的创业可谓蓬勃发展,这就足够了。

我公司位于上海中关村地区,距离望京不远的大学路上。 这里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其实是个笑话,主要是因为这里有三高三高。 这里的三高是指“高房价、高学历、高工资”,三高是指“职工多、创业者、农民工多”。

程序员网站 知乎-知乎CEO周源:不要站在上帝的角度

但如今的西直门与原来的西直门有很大不同。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内心的想法以及日常讨论的话题。 一开始,也就是1999年,我来到上海参加新东方的托福班。 我在海龙大厦订购了我的第一本笔记本。 车上还有几个和我一样的女孩。 现在大家买电子产品都是在易迅上,晚上下单,晚上发货。 如今,这里聚集了一大批科技创业者; 如果你随意走进一家奶茶店,你一定会看到人们在讨论你我熟悉的话题——创业、做产品、融资、如何组建团队。

记得来日本前几天,我在公司附近喝水,无意中听到酒店电视里播放的新闻。 央视居然做了一个专题,叫《中关村21岁现象》。 上面有一个有趣的统计,称中关村科技公司从业者的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46%在29岁以下。 如今,甚至有大量的初创公司创始人年龄在21岁左右,和这里的每个人一样年轻。 节目中甚至有人大胆推测,中国的乔布斯和埃隆·马斯克将由这一代人形成。

不管怎样,社会环境的变化、创业氛围的更加浓厚,是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的。 我有一个很好的创业同学,叫李天放,他可能比你们大不了几岁。 此前他也曾在硅谷工作和创业。 后来他觉得出国机会更多,于是在2012年回到了国内。到现在为止,用了快三年的时间,他和他打造的团队做了一个名为“Course Stripe”的联通应用,现在已经成为了最受中国大学生欢迎的校园应用。

我的另一个同学比李天放小一点。 之前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造一辆电动汽车,而且他谁也不认识。 他在互联网上工作,所以他把这个想法发布在知乎上,后来很多汽车行业的人,比如做电池、总线控制,甚至整车组装的人都开始联系他,他们才真正开始做它; 4个月后,这辆电动车已经启动。 进行了第一次试驾。 我还有一个同学,曾经是投资人、VC,帮助别人创业。 之后这五年他有一些想法,希望做硬件和音乐。 前段时间他来感谢我,说他在知乎上认识了一个做硬件的同学,两人一拍即合,做了一把智能吉他。

创业不再是中国年轻人追求个人成功的事情。 它已经有了新的定义,它是这一代人的自我解放运动。 解放的是害怕风险的束缚,解放的是被别人教导的恐惧,解放的是随波逐流的束缚。 当大家都创业的时候,虽然他是自己事业的主人。 无论你是创业还是加盟加盟,当你有勇气、有抱负、有信心的时候,就是你力量爆发的时候。

其实这样说,好像国外的情况有点太好了,和你想的一样。 但也许我也过着艰苦的生活。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条件比较困难。 那时候钱很难找,所以我只能自己攒钱。 钱。 后来我住的地方是办公室,搬到了公司二楼的一个小房间。 我在那里呆了五年,我的离婚也是在那里办理的。 这些都是同样的老笑话。 但我想说的是,外部激励并不重要,真正的内部激励在于创业的动力,这才是这个时代年轻人所相信的。

在座的各位都是幸运的一代,赶上了一个特别好的时代。 明天程序员网站 知乎,在我看来,可能是20年、30年后千载难逢的机会。 20世纪90年代初,那个时候出生的男人的父亲,正好赶上了中国最后一波改革开放浪潮所释放的红利。 1992年,邓小平南巡,明确了市场经济的大方向,大批人才“下海”。 此后,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务均向社会公开招聘。 无论是出海还是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这些年轻人如今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领导者; 其次是1998年的朱镕基。增加价值使这一代母亲成为中国真正的中产阶级。 从年龄上来说,这一代人恰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幸运一代的后代。 有利的条件使我们相当一部分人有条件和空间去尝试、犯错、创新!

回到现在,刚刚过去的9月,阿里巴巴在德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程序员网站 知乎,融资超过200亿港元,一举成为美国股市最大规模的IPO。 我相信,而且恐怕没有人会怀疑,将会有更多的中国科技企业在新加坡上市。 这与过去积累的变化相比,是质的变化。 复制一份清单,这将是一个很长的清单。 很多朋友已经在这方面做了详细的功课。 比如近两年市值突破10万元的互联网公司,名单就很长。 ,您可以回顾并搜索相关答案。

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证明了一群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财富是可行的; 新的、更多的、更大的机会的到来。 正在等着我们。

有兴趣的人会观察,越来越多有才华、专业的人在做什么? 虽然他们都在陆续离开体制,离开大公司、大机构。 我们来的前几天,担任新浪首席执行官、新浪网总编辑17年的陈彤辞职; 今年在澳洲上市的久邦数码总裁张向东辞职,现在开始自己创业。 和中年一代一样,朱云来从中金公司辞职,一批卫视知名主播也纷纷辞职创办自媒体。

程序员网站 知乎-知乎CEO周源:不要站在上帝的角度

至于老一辈,很多过去20年、30年靠房地产致富的企业家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比如王石、王健林等。 拉动腰部,领导者的这种位移必然会导致连锁反应。 这种位移、裂变,所释放的信号、所传达的信息、所预示的机会、能量之大,在座聪明的朋友们应该好好看看。

当这种变化持续发生时,你必须采取行动。 如果我们只是纸上谈兵,那么任何改变,无论好坏,都与我们无关。

- 知乎在做什么,知乎出来后会做什么

说了这么多我个人对大环境的观察和判断,给大家介绍一下知乎。

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不断提高线下生活的效率,无论是电商、O2O还是租车。 越来越少,这个过程很像工业革命。 第二类是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各种社交网络、新的信息渠道,甚至弹幕文化、bilibili等产品的流行,都是第二类改变力量的表现。

这两种类型的权力密切相关。 当线下生活的效率越来越提高时,拥有更多时间的人自然会拥有更多的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就是追求品质,追求丰富多样。

但我们今天的各种沟通、交流、讨论,以及各种连接人与人产生内容的场景,质量还不够好。 英语互联网上的大多数社区都充斥着洪水和垃圾邮件。 你必须有一些见解。 让我举一个例子。 在知乎之前,我在一家公司工作。 这是我最后一次创业,但最终失败了。 在失败之前,我跑到中关村向张良和黄继新请教,该怎么办? 我当时也很着急,但是和他们交谈后,我发现他们有很多我不确定的想法和信息,而且非常有价值。 当时我很惊讶,空间和地理障碍的影响太大了。 我之前和他们关系很好,但在创业的过程中,我常年缺乏持续的沟通联系。 现在看来,当时如果有知乎就好了。 大家应该知道,企业家现在是知乎上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 如何做这个、如何做那个,将由有实践经验的人给出。 你们共享主要资源。 上周,于军(百度早期的传奇人物)也出现在知乎上,分享了他做产品的感受。

明年我们会把创业的内容汇集起来,出版一本书《​​创业时,我们在知乎上聊什么?》 ”,这本书在美团上众筹出版,当时创造了美团历史上最快的订单,10分钟内,1000本全部售空。去年,这本书有近10万本,也是一下子就上了畅销书排行榜,后来一堆出版社来问我们要不要出版,我们说不行,我们搭建的是一个平台,帮助大家分享和整理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观点社区是知乎的核心力量,我们也很高兴知乎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花园和知识中心,而这就是我们做知乎的原因,是初衷和出发点。

大家都知道,知乎发展的前三年,这个社区还是邀请制的,没有邀请就不能注册。 但三年后,我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小而美还是大众?

虽然在2012年10月之前我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但当时明确的情况是,经过近三年的邀请式发展,知乎的速度有点太慢了。 一个人口基数停止下降的城市似乎开始缺乏足够的多样性。

程序员网站 知乎-知乎CEO周源:不要站在上帝的角度

当时知乎需要改变。 2012年元旦,团队还在思考几个问题,如何让新用户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如何向更广泛的用户群推广知乎的价值? 如何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如何提高用户粘性? 什么样的产品形态可以全面对外开放?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知乎应该全面开放,但前提是它必须提供更简单、更好用的产品; 想要获得稳定、高价值的流量,就需要在“头部”领域——有大众需求、有高使用频率、有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市场——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如果是用户寻找目标信息的“碰撞”,知乎还没有提供高效的碰撞机制,所以知乎必须工具化,以获得足够的、高质量的新用户; 社区粘性不够,分组似乎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制定了“知乎2.0”的规划。 知乎2.0的核心是工具化+社区+开放。

2013年全年都是知乎开放的一年。 截至目前,从注册用户到活跃用户和内容量,知乎已经增长了20至40倍。 当时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就是联通化。 当时,知乎app并不是联通互联网知乎的全部答案。 我们根据用户的需求推出了知乎晚报。 如今,知乎晚报单篇阅读量已达50万至60万。

看到知乎从一个小镇成长为一座大城市,看到知乎内容网络的日益壮大,我们也开始拓展知乎的愿景:帮助人们更有效、更便捷地分享和组织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观点,并获得新的机会。 其中,“获得新机遇”是补充部分。

我们也在思考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我们能为年轻人提供什么。 乔布斯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了一个名为“WholeEarthCatalog”的目录。 大多数人都知道有一句谚语“StayHungry,stayfoolish”。 没看过的人可能不知道它的Slogan叫做accesstotools。 这个目录的流行似乎是为了适应更符合生态系统规律的个体、生命和世代的崛起; 概念、工具和实际案例。

如今,对于很多用户来说,知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工具。 除了分享和获取知识、结识新同学之外,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新的机会。 今年以来,我们编成册的《知乎周刊》已经拥有六七百万用户。 从去年开始,很多用户都可以通过知乎发布自己的书籍,而且销量非常好。

知乎除了服务那些从大公司、大机构下来的人,还服务那些觉得自己在中学无法学到生存技能和有用知识的年轻一代。 知乎不仅应该为他们提供技能、知识和经验,还应该为他们提供工具,将这些努力产品化,不断改进和建设。

虽然知乎正在酝酿新的机遇,支撑这群人成长带来的新价值,让有价值的人更有价值,让有影响力的人更有影响力,为他们提供工具,创造彼此高效连接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一个时代的机遇。

我期待您回到中国,也期待您来到知乎坐下来,成为同事,甚至成为朋友。 我个人认为知乎最酷的一点就是和一群又酷又有趣的人一起做。 一件值得的事情。 现在知乎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悟空资源网 网站程序 程序员网站 知乎-知乎CEO周源:不要站在上帝的角度 https://www.wkzy.net/game/15735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